在不久前結束的第12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巴黎)(CTAF)暨巴黎國際服裝服飾采購展(下稱“巴黎展”)上,記者看到“中國軍團”正大展風采,一批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帶來了全新的定制模式,讓業界眼前一亮。國內紡織服裝企業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能夠抓住難得的復蘇契機,以新的消費思路和創新產品進一步開拓歐洲市場。
不同于以往業界對于定制的傳統理解,這些企業所帶來的定制,在聚焦版型工藝的基礎之上,將信息網絡技術融入定制服務中。“通過對人體身材尺寸的數據采集、線上下單、線下完整的供應鏈加工生產體系的結合模式,一件西裝成衣從定制到交貨最快能在7天內完成。”寧波銘朗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盛武斌告訴記者,這種定制模式既區別于傳統的定制加工生產,又利用了大數據的存儲和計算等先進的IT信息技術,極大程度突出了滿足當前消費市場對個性化、穿著舒適合體、快交貨服裝的需求特點。
就銘朗的定制服務而言,不論國內還是國外消費者,都可以通過專門的軟件系統,輸入體型等數據,選擇面料、款型,手寫個性化的簽名。盛武斌說:“這種模式既區別于‘小作坊式’的傳統定制,能保證一定的產品數量和快捷的交貨速度;又區別于工業化大生產的成衣,保留了高級定制的個性化特點。”
“目前,消費者分化以及消費者收入水平和價值取向出現差別導致消費者需求出現差異,而定制正迎合了人們追求品質和個性的心理,是真正的個性化消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林云峰道出了時下消費市場的趨勢,而銘朗公司正是由于對消費市場定位準確,才成功實現了從代加工(OEM)到設計加工(ODM)再到創立自主品牌(OBM)的轉變。
林云峰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服裝定制現已成為業界“大佬”們競相追逐的目標。一些國內知名品牌服裝企業紛紛聚焦定制業務,云定制、C2B、C2M等成為坊間熱詞。“以青島紅領集團為例,他們用10余年時間耗資數億元研發出一套全球唯一的男士正裝定制領域的大型供應商平臺--RCMTM西裝高級定制供應商平臺。”林云峰說,“我們去參觀紅領集團定制服裝生產線時看見,一條正裝生產線上,吊掛的不是人們通常在西服生產線上見的一件件樣式、規格相同的服裝,而是每一件規格、樣式均不相同的個性服裝,紅領用工業化的手段實現了個性化的制作。”
朗迪公司總經理韓沈軍也認為,今后,小批量、多品種才是終極出路。